南八月的骄阳下,各大高校的招生工作渐入尾声。此时,一封封承载着梦想的录取通知书正跨越山河,奔赴万千学子手中。在这场人才选拔的盛会中,南昌航空大学以其亮眼的招生表现脱颖而出,成为众多考生和家长关注的焦点。
作为江西省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高校,该校今年的本科招生规模首次突破 6800人,较去年扩招955人,理工类招生计划占比持续提升,专业组设置更加细化,实现了生源“质”与“量”的双重飞跃。
在实行“院校+专业组”模式的21个省份中,选考“物理+化学”的主体专业组表现尤为突出,其中首次设立的孝彭书院涵盖专业的组别更是成“黑马”。这个以我国强5飞机总设计师陆孝彭命名的荣誉学院,是该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先行区。其下设的太行实验班、强五实验班和低空技术实验班,分别聚焦航空发动机、新型飞机设计和无人机智能技术等前沿领域,年招生规模约130人,均配备顶尖师资和科研资源。
展开剩余57%例如,强五实验班要求学生掌握飞行器控制的核心技术,具备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;太行实验班则强调航空发动机设计与制造的系统性知识,毕业生需达到“强烈的航空报国意愿”等七项严格标准。这些实验班不仅提供双导师制、航空企业研学和海外交流机会,还实行学住一体的管理模式,学生可在独立的科技活动空间中沉浸式学习。因此,选择孝彭书院相关专业组的考生,无疑展现了对未来的远见。
在外省招生方面,南昌航空大学同样呈现强劲增长态势。在四川,“物化”102 组投档线达581分,最低位次36672位,同比提升51.97%;山西“物化”303 组投档线567分,位次提升57.26%;内蒙古“物化”002组投档线569分,位次提升40.74%。江苏、陕西等省份的录取最低位次同比提升率超25%,广东、云南等省超15%。这种跨省吸引力的背后,是昌航综合实力的体现。
昌航2024年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后,材料科学、工程学等3个ESI全球前4‰学科,,并与中国商飞、中航工业等企业建立深度合作,每年30%以上毕业生进入国防军工和民航领域就业。此外,该校在低空经济领域的前瞻性布局,如设立低空技术与工程交叉学科博士点、成立低空经济未来技术学院,进一步吸引了全国考生的关注。
从招生数据的跃升,到学科建设的突破,南昌航空大学正以坚实的步伐向航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迈进。在这片孕育航空梦想的沃土上,新一代学子正接过“航空报国”的接力棒,用青春与汗水书写属于自己的别样年华。
发布于:陕西省嘉多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